大陸組
[綜合報導]
繼廣州、深圳相繼8月末官宣實施"認房不認貸"之後,北京、上海也在9月初宣布執行這一政策措施。中國新聞網報導,根據新的規定,包括借款人、配偶及未成年子女申請貸款購買商品住房時,家庭成員在本市名下無成套住房的,不論是否已利用貸款購買過住房,銀行業金融機構均按「首購」執行住房信貸政策。意味著,不少購房人將由二套房資格變為首套房資格,首付比例大幅下調。
證券日報指出,以北京為例,"認房不認貸"執行後,部分定向人群可能之前被認定為二套房,首付比例需要60%-80%,變成首套首付只需要35%-40 %,房貸利率或從5.25%降至4.75%。
中國房地產商接連陷入危機,專家擔憂,中國房地產業的風險可能蔓延到經濟其他領域,呼籲中國政府應採取更強力的措施,來挽救岌岌可危的房地產商。如今,中國一線城市在"金九銀十"之前宣布新政策,料將刺激房地產市場。
"金九銀十"意思是每年的九月和十月都是銷售旺季。有房企人士接受第一財經採訪時表示,上海宣布"認房不認貸"政策當週週末,一個項目的來訪量增加了大約15%。也有中國媒體報導北京多個樓盤連夜漲價的消息。
不過,也有房企人士認為,新政策影響有限,理由之一是"認房不認貸"僅是降低了購房門檻和資金成本,與此同時這也將增加購房者的月供壓力。
在新浪微博上,"認房不認貸"也引起了網民的熱議,北京多個樓盤價格連夜上漲,引得網民調侃說:"房子滯銷,好不容易發了5塊錢的優惠卷,結果賣房的直接漲價50萬。"也有人說: "他們提供了除了降價以外的一切優惠我也給出了除了購買以外的所有支持"。還有網民說:"什麼都可以放開,什麼都可以下降,除了價格。"
8月初,中國又一家房地產開發商巨頭碧桂園面臨違約風險。該公司有2筆美元計價的債務8月8日逾期未支付利息。作為少數尚未出現違約的中國大型房企之一,碧桂園的“爆雷”是對本已脆弱的中國房地產市場的又一打擊。
在本次房地產危機中首先觸礁的恆大集團則於8月17日依美國《破產法》,向美國法院申請破產保護。恆大的負債高達3300億美元。其在2021年底發生違約,導致中國各地出現大批未完工的爛尾樓。大多數分析師認為,未來幾個月內,中國的房產價格和銷量仍將進一步下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