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美館「島嶼記憶:VR導演•影友分享會」現場對談
【記者張玉泰/報導】
國立臺灣美術館VR藝廊於 8 月 16 日舉辦的「島嶼記憶:VR導演•影友分享會」圓滿落幕。由於場地限制,活動僅開放30位觀眾參與,但現場座無席,觀眾反應踴躍。在體驗了三部臺灣VR作品後,觀眾與導演進行面對面交流,深入了解創作背後的時代背景、情感脈絡與技術應用,現場互動熱烈,足見本次展出充滿臺灣感性的內容能普遍獲得觀眾的迴響。

本次分享會邀請三位臺灣VR導演──高逸軍、陳識安、賴冠源,以多元視角詮釋臺灣文化議題,分別帶來涵蓋信仰遷徙、離島返鄉、語言復興的三部沉浸式作品,為觀眾打開了全新的觀看體驗。
高逸軍導演的《落難神像》,以VR重現廢棄信仰空間,展現信仰在時代洪流中的孤立與漂泊,引發觀眾對宗教與土地連結的思考;陳識安導演的《人之島後》則是描繪返鄉旅程與離島日常,呈現人口流動下的情感張力與歸屬感,讓觀眾看見島嶼生活的細膩面貌;而賴冠源導演的《喚說其語:潛入西拉雅》,更是帶領觀眾沉入西拉雅族文化場域,感受語言復興的努力與文化傳承的韌性。

與會觀眾普遍反映這種沉浸式觀影方式讓人有「彷彿置身現場」的感覺,更能感受到作品傳遞的情感與議題重量。現場更有一位小朋友觀賞《落難神像》後分享:「我覺得好像自己就是神明一樣,看著周圍發生的事,很真實!」這段童言童語,精準道出VR作品帶來的高度臨場感與情感共鳴。其他觀眾也回饋:「看完《人之島後》才發現,離島的日常有這麼多不被看見的故事」、「原住民族語的聲音很特別,應該被更多人聽見」。

國美館表示,從這次活動可以了解到VR不僅是新興科技,更是推動文化敘事、保存記憶的重要媒介。活動證明,結合藝術與科技的觀影體驗,能有效引發大眾對文化議題的共鳴與討論。未來國美館將持續推動結合新媒體技術與在地文化的影像計畫,讓更多人透過沉浸式藝術看見臺灣的多元文化印象。
「島嶼記憶」
展覽時間:即日起至2025年10月10日
展覽地點:國立臺灣美術館VR藝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