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最大亮點之一,是舉行隆重的「新船入海祈福儀式」,象徵傳統漁村對大海的敬畏與祝禱,並特別邀請地方長官及民眾扮裝成船主與古早漁夫,為新船下海祈福儀式加持,讓活動更具文化意涵與趣味互動;並在百人牽罟的壯觀場面下,參與者將從陸地模擬開始學習牽罟技術,了解潮汐與氣候判斷等傳統智慧,接著親自走上沙灘共同牽網。此舉不僅喚起集體記憶與合作精神,更實地傳承「人與海共生」的永續理念。
後龍水尾社區梁清文里長表示:「社區今年特別在水保署的補助下,調整了漁船的外觀,並為百人牽罟儀式注入更多儀式感─村民將身著傳統漁夫裝扮,一同下海祈福,為新船下海祈求平安與豐收。此次活動也將持續延續『食漁教育』的精神,透過親身體驗讓每個參與者重新認識海洋生態與漁村文化。我們希望藉此鼓勵孩子、青年乃至企業,都能關注並投身海洋教育,共同守護這片孕育我們的海域。
農村水保署臺中分署陳榮俊分署長表示:「水尾社區長期深耕農漁村的永續發展與文化活化,從農村再生計畫、牽罟文化季到慢魚飲食的推廣,皆展現出農村社區典範的實力。透過本次活動,我們期望喚起更多人對台灣海岸生態與傳統漁法的關注,同時也為即將於7月20日舉辦的『牽罟食魚教育活動』啟動報名與預售,共同推動具韌性的永續漁村發展。」
水尾社區亦是全國推動農村綠色照顧的指標,曾獲選為全國「十大綠照亮點」唯一得獎社區。社區設立「阿嬤ㄟ胖烘焙坊」,由長者親手製作健康麵包,結合在地農產與共餐回饋,實踐綠飲食與綠療育;此次活動也串聯鄰近綠照社區設攤參與,展現農漁村綠色照顧、文化與教育共融的永續行動。
水尾社區鄰近西濱快速道路,具典型沙岸地形,早年為農漁混合聚落,現今則是苗栗慢魚海岸的重要據點;本次活動呼籲民眾關注海洋議題,一同見證並協助延續傳統的永續漁法傳承,「百人牽罟」不只是活動,更是一種生活文化的傳承與海洋保育的行動,農村水保署臺中分署也響應此活動,凡前20位報名者,將提供神秘小禮物。歡迎大家一起來「牽」住記憶、「罟」住文化,與我們一起寫下台灣漁村的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