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分類新聞>國際新聞
國際新聞

模擬火星居住環境 六科學家返「人間」
國際組
六名多國科學家8/28日完成歷時一年的火星模擬任務,在火山周邊以幾乎與世隔絕的狀態,居住圓頂建築生活一年,「出關」返回地球人間。
在「歡迎返回地球」的歡呼聲下,這批來自美國、德國和法國的志願者步出在夏威夷毛納羅亞火山的圓頂屋,感受久違的新鮮空氣,同時接受眾人的道賀。這是美國太空總署(NASA)最長的火星生活模擬任務,目前六人狀況良好。
過去一年來,他們在這裡過著幾乎與世隔絕的生活。實驗期間,他們的生活盡量模仿火星條件,在圓頂建築只有直徑十一公尺、高六公尺的空間內居住。這裡沒有新鮮空氣,而且物資有限,他們只能進食粉狀奶酪、罐頭鮪魚等食物,外出時必須穿著太空服。
科學家表示,登陸火星任務是實際可行的,為日後人類探索火星再墊下基石。從1960年,前蘇聯向火星發射第一枚探測器,到2012年「好奇號」火星探測器成功登陸火星表面,人類登陸火星的進度表,已一步步向前推進。
夏威夷太空探索模擬首席研究員賓斯特德表示,六人出關後都希望投身海洋之中,以及進食在圓頂建築中欠缺的新鮮農產品和其他「地球的食物」。
至於科學家們出關的感受是什麼?成員雪娜.季佛德說:「現在想做什麼?嗯,現在,我要去度假。」她的母親、先生和兄弟等,一家人都在圓頂建築外等著她。
圓頂基地位於海拔兩千四百四十公尺的毛納羅亞火山貧瘠熔岩平原,幾無植被,是地球上最接近火星環境的地點。
以往同在毛納羅亞火山展開的實驗,一般只持續四至八個月。NASA的研究人員將著手分析,包括這次在內共三次的模擬火星生活實驗數據,主要分析受試者獨居下的心理影響。
來自法國的韋爾索表示,這次模擬實驗顯示火星任務將會成功。他說,他個人覺得不久將來的任務是切實可行的,認為技術和心理障礙都可以克服。另一位「住客」、德國女科學家海恩克表示,科學家成功在乾燥的環境中找到了水。她說:「這是可行的,你能夠從表面乾燥的土壤中找到水。這在火星也行得通,意味著在火星上,你可以透過這個小溫室取得水。」
今次實驗的目的旨在探索太空人未來火星上執行考察任務所需面臨的各種問題,包括與世隔絕、通信延遲、缺乏光照以及團隊配合等,工作重點是對太空人的團隊凝聚力、工作態度等心理因素進行研究。
這項模擬火星生活實驗由NASA資助,是繼俄羅斯長達五百二十日的類似任務後,第二個長時間的火星生活實驗任務。參與實驗的包括來自法國的天體生物學家、來自德國的物理學家,以及來自美國的飛機師、建築師、記者以及土壤科學家。此前專家認為,火星載人太空任務可能在一到三年內實現,NASA則希望二○三○年執行。
火星被稱為「袖珍地球」,它的直徑為地球的一半。自轉一周大約也是二十四小時,同樣具有地球上春夏秋冬四季。科學家認為,地球人對火星的執著探索,是人類探索宇宙生命的一個重要里程碑,通過探索火星可以使地球人以火星為鏡子,探索地球今後的命運。
隨著科學技術的飛速發展,人類有朝一日在火星上建立適合人類生存的「生態環境圈」,或者利用我們已掌握的先進科學技術改造火星環境,使之成為「第二個地球」,成為地球人未來最佳的「避難所」。
根據目前探索的結果,火星上現在除了南北極存在的「水冰」外,大部分地區是非常乾燥、無雨的「戈壁灘」。在火星上,由於沒有臭氧層的保護,紫外線可以直接照射到火星的地表,使生物難以存活。
分享:
熱門新聞
慈濟辦理佛誕祈福 許淑華浴佛祈願平安、社會祥和抗議政府錯誤電力政策 羅廷瑋批郭智輝卸責不配任官向全國勞工致敬 卓揆:研修《職業安全衛生法》總統出席白沙屯拱天宮媽祖北港進香 參拜祈福韌性防災‧永續農村 114年農村水保月正式啟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