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國醫藥大學中醫學系六十週年慶舉辦「系友論壇」與「系友回娘家」
【記者張玉泰/台中報導】
中國醫藥大學中醫學系六十週年系慶23日舉辦「系友論壇」與「系友回娘家」校園巡禮及晚宴系列活動,邀請歷屆系友、師長與貴賓共襄盛舉溫馨洋溢;蔡長海董事長親臨會場致賀,稱許中醫學系,深耕傳統醫學,融合現代科學,已成為台灣中醫藥發展的核心重鎮,期許串連一甲子的榮耀「承先啟後、創新改變、追求卓越」,讓台灣的中醫在世界發光發亮。

蔡長海董事長致詞表示,六十年來,中醫學系在中醫學院院長及系主任的領導及師生同仁的努力下,深耕傳統醫學,融合現代科學,已成為台灣中醫藥發展的核心重鎮;其中重要的力量是來自系友對母校的支持,每一位系友的成就,都是中醫學系在台灣、在世界發光發亮的證明,也是中國醫藥大學最高的榮耀。
江安世校長看到會場中醫校友出席踴躍座無虛席的熱情,由衷感動,尤其歷屆系友遍布各界,光耀四方,不僅提升中醫藥的社會影響力,更讓世界看見臺灣中醫的軟實力,江校長肯定中醫系的系友是母校最耀眼的驕傲。

中國醫藥大學中醫學系六十週年慶「系友論壇」23日上午於立夫教學大樓國際會議廳舉行,由江安世校長致開幕詞,論壇由高尚德副院長與張恒鴻所長主持,邀請林昭庚院士、蘇奕彰司長、彭慶添顧問、陳裕仁副院長、歐淑芳董事長、羅永達院長、吳清源理事長與顏宏融院長等重量級嘉賓,從中醫的過去、現在、未來,再到產業、政策推動、教育革新到國際發展,分享中醫領域的深刻觀察與前瞻視野。綜合座談主持人黃升騰主任表示,台灣中醫能在國際舞台享有盛名,靠的是無數學長姐的默默耕耘;面向未來,中醫系仍需要所有系友的支持與團結,共同續寫新的輝煌篇章。
當天中午特別安排系友們巡禮參訪英才校區、中醫藥博物館與水湳智慧校區,透過實地導覽重新感受母校的成長軌跡與教學願景;校友首先走讀的英才校區,是中國醫藥大學的發源地,也是許多校友青春記憶的起點。校方近年持續擴展教學空間,從基礎醫學訓練到臨床實作環境皆大幅升級,展現母校在教育品質上的紮實與精進。校園導覽中,特別向系友介紹本校中醫系第二屆傑出校友林昭庚院士的多年貢獻,長期關心英才校區的綠美化,慨然惠贈巨型乳白花紋大理石,並由校方命名為「勤學石」;同時捐贈多株植栽,包括榮獲英國皇家園林景觀首獎的「洋金鳳」,象徵「松柏同春、百年樹人」的教育精神。林院士以實際行動回饋母校、表達深厚感恩之心,深深感動每一位返校的系友。

接著系友們參觀台灣最早設立、也是全國唯一的中醫藥博物館;館內以豐富而精緻的展品,完整呈現中醫藥的文化脈絡與歷史傳承,系友在欣賞典藏的同時,再次感受中醫藥悠久的智慧與時代演進。
中醫系友們接著走訪象徵中醫大跨域創新與國際視野的水湳智慧校區;水湳三座校園建築皆取得智慧建築、綠建築與低碳建築標章認證,為全國智慧綠建築校園之首例,展現世界級的前瞻格局。系友們對校園的嶄新景致驚嘆不已,尤其對即將興建、由普立茲克建築獎得主 Frank Gehry 親自操刀設計東亞唯一,即將成為台灣建築與藝術史上的重要里程碑,也將為中醫大豎立全新的國際級地標的美術館鉅作充滿期待。
主RCR設計「體育館暨學生活動中心」,希望成為台灣的新地標,讓中醫大及台灣被世界看見。
因應世界潮流的發展,中醫學系延續中醫的傳統根基之外,也回應新時代的需求,將AI與智慧科技導入中醫教學與研究。由林昭庚院士團隊研發的「3D經絡銅人智慧裝置」,突破了傳統針灸教學的時空限制。在研究方面,中醫學院84位專任教師中,其中有16位名列美國史丹佛大學排名的全球頂尖前2%科學家。在中醫產業化方面,結合學校、醫療體系、生醫園區及衍生企業,建構完整的「中西醫療研發生態系統」,展現創新能量與學術活力,朝向「世界第一的中醫學院」邁進。
欣逢中醫學系60週年慶,再次感謝大家的蒞臨,並祝福中醫學系60歲生日快樂!展望未來,期許中醫學系「承先啟後、創新改變、追求卓越」,讓台灣的中醫在世界發光發亮。最後,祝福今晚的宴會圓滿、順利、成功,大家身體健康、平安順心、心想事成。謝謝大家!
江安世校長致詞表示,我們齊聚一堂,共同慶祝中醫學系六十週年。看到現場座無虛席,我由衷感動、深深感謝大家的熱情支持,回顧創系歲月,從英才校區的幾棟老樓,到水湳智慧校區的落成、附設醫院成為醫學中心,再到全台醫療體系的拓展,中醫學系一步一腳印走出今天的規模與成就,這一路走來,要感謝歷任董事長、校長、師長的遠見,也要感謝所有系友長期以來對母校的支持相挺。
六十年來,中醫系的系友更是母校最耀眼的驕傲:有中央研究院院士、醫學中心與教學醫院的領導者;有在政府服務的重要首長;有投身教育、擔任大學校院主管的學者;
也有成功創業、領導企業或創辦醫院的先進;更有無數在臨床第一線默默奉獻的中醫師。你們的成就,就是母校最好的名片。
中醫重視「傳承」。在座每一位,都是這六十年最重要的續篇。感謝各位以捐助、獎學金、設備與各種支持陪伴母校成長,每一份心意,都是推動前進的力量,我們將全面推動 AI中醫、智慧醫療與國際合作,讓中醫教育既傳承經典,也擁抱科技;讓中國醫藥大學持續邁向國際舞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