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百名新住民齊聚立院 用行動呼籲盡快成立新住民發展署
【記者張玉泰/台北報導】
立法院紅樓舉辦「讓多元共融有根有據—督促新住民發展署成立行動」記者會暨座談會,由中華新住民關懷協會理事長楊隆榮主辦,麥玉珍立法委員國會辦公室協辦,邀請跨黨派立法委員、專家學者及新住民團體共同參與,現場超過百名新住民朋友齊聚一堂,展現推動「新住民發展署」成立的強烈決心與社會共識。

與會貴賓包括立法委員麥玉珍、立法委員劉書彬、立法委員林國成、立法委員張啓楷、立法委員林憶君、立法委員羅智強、立法委員翁曉玲、立法委員張智倫、立法委員傅崐萁、立法委員立法委員羅廷瑋、立法委員王鴻薇、立法委員洪孟楷、立法委員鄭正鈐、國立中山大學政治經濟學系特聘教授張其祿、中華人權協會副理事長吳威志、台灣新住民黨、中華新住民關懷協會、台灣新住民婦幼權益發展協會、中華官心協會、台灣新住民領導人協進會、中華民國國民外交協會台南市會、臺南市敏通新住民發展協會、屏東縣枋山鄉新住民關懷協會等十數個新住民團體代表及上百名新住民,分別就「新住民發展署的功能定位」、「新住民在經濟貿易發展的重要性」、「新二代作為台灣少子化的契機」及「海外學生的人生規劃」等議題進行討論與交流。
突破層層阻礙 新住民發展署刻不容緩,自《新住民基本法》於去年(113年)8月12日由總統公布施行後,內政部依法應成立「新住民發展署」,但一年多以來進展緩慢,內政部劉世芳部長更曾在質詢中以「員額」為由拖延,但遭麥玉珍委員打臉,早在今年1月20日《中央行政機關組織基準法》經總統賴清德公告施行後,三級機關員額就從70個調整為71個,劉世芳部長的理由不攻自破。
_00001.jpg)
麥玉珍委員更在會中分享這一年多來爭取成立「新住民發展署」的心路歷程。一年多過去了,當時民進黨吳思瑤委員帶頭反對,讓她深感錯愕與無奈,談到此處更一度哽咽。
麥玉珍委員強調,成立新住民發展署不是為了製造新的官僚體系,而是為了回應社會需求、落實政策整合,並回應新住民的期盼。今天超過百名關心新住民權益的民眾與新住民聚集立法院,就是為了讓政府看見他們的決心,聽見他們的聲音,讓平等與尊重落實於制度之中。
與會的專家學者也認為,多元融合是台灣未來發展的重要力量,新住民不僅是社會的一份子,更是連結世界經濟、文化的重要橋樑。楊隆榮理事長認為,企業的價值不只在於創造利潤,更重要培育人才、回饋社會。當各國都在積極走向世界,新住民就是最好的橋樑,楊理事長期望透過教育與機會,培養更多能連結台灣與亞洲的新世代人才,同時,支持海外學生的未來規劃,鼓勵青年走向國際,拓展視野。

吳威志教授建議,家庭照顧移工應明定每週例假不得工作、保障每月四天休假,並以長照經費補足人力成本;《就業服務法》中就業歧視應擴及新住民教育與生活權益;建立新住民語言教師認證與補助制度;讓未取得身分證者可申請銀行貸款;並增訂東南亞及中國大陸人士來台創業與技術交流的獎勵輔導措施,促進多元發展。
張其祿教授提到新二代擁有「多語言能力」、「跨文化理解力」、「高度學習動能」的優勢,他們不只是教育輔導的對象,更是台灣社會更新與人口再生的重要契機。因此,張其祿教授建議從「教育制度的轉型」、「勞動與經濟的連結」、「社會融合與國家認同」三層面推動, 並在新住民發展署下設置「新二代發展組」,建立「多語青年人才庫」與「國際實習平台」,同時推動「新二代公共參與方案」,讓新二代成為台灣的人才與文化資本。

新住民代表更分享在台灣生活的成長史,從文化適應、結婚生子到創業發展,無一不體現出新住民努力生活的精神與奉獻,就連越南新二代也分享回到媽媽家鄉學習與工作的經驗,並從中發現,擁有跨語言及文化的新二代,將是台灣與國際接軌的關鍵因素。
台中市政府新住民事務委員魏秀月指出,地方政府在推動新住民相關政策時,因《新住民基本法》尚未公布施行日期,導致行政機關對「新住民」的認定標準不一,不僅造成行政執行困難,也讓新住民的權益保障出現落差。她表示,開會時常被問到:「《新住民基本法》到底什麼時候才會實施?」地方政府同樣焦急等待中央落實,只能一再拜託行政院趕快動起來!她語帶無奈地說。
台中市政府青年事務諮詢委員會委員張中漢,同時也是新二代的他提到,政府補助只是短期支援,更重要的是如何長期發展,他期望新住民發展署成立後,能整合教育、勞動等權益措施,讓補助轉為永續政策,相信這將是台灣未來的重要助力。

社團法人新移民協會副理事長黃秀娟提到,新住民來到台灣落地生根,努力學習工作,但仍然面臨資源分散的問題,得不到最即時的協助,我們要的是單一窗口,更希望政府能兌現承諾。
麥玉珍委員嚴正呼籲行政院與內政部,應盡速履行法定義務,加速推動新住民發展署成立,讓新住民政策有專責機關統籌規劃,從教育、就業、社會福利到公共參與,全面提升新住民及其家庭的權益保障。唯有讓「新住民發展署」早日成立,才能真正建立一個跨部會協調、政策整合的長期機制,為新住民政策奠定穩固基礎。
此次座談會不僅凝聚社會共識,更展現新住民的行動力與向心力,共同呼籲政府正視新住民的貢獻與需求,讓台灣的多元共融有根有據、持續前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