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月球挖土歸來 嫦娥五號返回地球
國際組
12/17日半夜時分,中國月球探測器嫦娥五號傘降地面。配備熱相儀的搜索團隊很快在內蒙古草原找到了返回器。返回器上載有約2公斤月壤採樣。
相隔40年,地球上首次又有了新採的月求土壤。中國嫦娥五號探測器帶著月壤採樣安全返回地面。這樣,相隔44年後,中國成了美國和前蘇聯之後的第三個將月壤成功帶入地球的航天國。
中國專家在央視上表示,降落順利,返回器本身完好無損。天黑、降雪、刮風、攝氏零下20度的惡劣冬季天氣加大了搜尋返回器的難度。但從接到降落信息至找到返回器,搜尋團隊僅用了半小時,快於預期。
有關人員檢測返回器的狀況,但不在著陸現場打開,而是整個運走,然後將月壤有控取出,避免污染。
科學家們對此次月壤採樣高度關注,它們要比美蘇迄今蒐集的所有月壤採樣都要年輕得多。相關研究將有可能提供關於月球火山活動和月球歷史的新認知。美國阿波羅使命共帶回約380公斤月壤,蘇聯的無人飛船使命帶回大約300克。
三週前,嫦娥五號著陸器在以德國天文學家呂姆克(Karl Rümker,1788-1862)命名的“風暴洋”火山區著陸。該地區位於面朝地球的月亮左上部分,僅有12億年曆史。美國和蘇聯在1960年代和1970年代採集的月壤歷史則估計在31億年至44億年。
嫦娥五號探測器在月球表面成功動態展示五星紅旗畫面激動了億萬中國民眾。至週一(12月7日),約4.4億人次閱讀了微博中有關閃亮的五星紅旗在月表豎起的新聞。一評論稱,“若有一種代表奇蹟的顏色,那就是我們國旗的紅色。”
部分採樣也將讓別國科學家們分享。專家們希望,這些採樣能幫助人類對月球的起源、形成及月面的火山活動獲更多認知。
有關人員檢測返回器的狀況,但不在著陸現場打開,而是整個運走,然後將月壤有控取出,避免污染。
學家們也期待著嫦娥五號攜至太空的植物種子。這些種子中有水稻、甜玉米、南藥等。其設想是,在重心失落和宇宙照射條件下,或許會引髮變異,導致植物增加產量或提高質量。科學家們指出,是否會有這些變化無法預測,只能等它們返回地球、更多栽培後才會有結果。
隨著上月下旬從海南發射升空的嫦娥五號成功返回,中國在躋身航天大國行列的進程中跨出了一大步。此次飛行也是為該國計劃在本十年末載人登月使命所作的一次重要準備。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