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專家: 台灣禁福島食品「成加入CPTPP障礙」
國際組
中國和台灣相隔不到一周先後申請加入《全面與進步跨太平洋伙伴關係協議》(CPTPP),引發對海峽兩岸借該亞太貿易協議角力的關注。CPTPP的前身是《跨太平洋伙伴關係協定》(TPP),歐巴馬時代曾力推圍繞美國構建的TPP,其中有部分為美國量身定制的條款。整個協定也被視為對抗中國經濟崛起的產物。
分析認為,台灣欲借力CPTPP擺脫過於對中國市場的依賴,但台灣對日本福島五縣食品的進口禁令成為其「入群」的另一障礙。
台灣中研院副研究員吳建輝說,加入CPTPP是台灣政府長期推動的政經戰略目標,但能否解禁日本福島食物進口,是目前台灣加入該機制的最大挑戰。
他說。「蔡英文在推動台灣往太平洋區域整合,加入CPTPP,遇到政治挑戰。」
台灣9月22日宣佈正式申請加入CPTPP,使用的名字與其在世界貿易組織(WTO) 的相同:台澎金馬個別關稅領域(TPKM)。 距離中國宣佈申請加入該協定不到一周。
日本國際教養大學中國研究助理教授陳宥樺向BBC說,加入CPTPP需要與其他11個會員國做事先的階段性協商,包含對於國營企業的補貼、智慧財產權(知識產權)、數據儲存等問題這些中國都尚未解決,而輪值國日本,對於遵守規則向來很要求。 「北京急著在此刻送件申請,目的大概是想讓台灣的申請複雜化」。
也有台灣輿論猜測,CPTPP是否會循WTO「先中國,後台灣」的模式。當年,台灣在1990年即申請加入關稅暨貿易總協定(GATT),也就是WTO前身。但在國際政治現實下,除了不能用台灣或中華民國名義加入外,台灣也要接受WTO「先中國、後台灣」的共識 。2001年12月,中國加入WTO之後,一個月後,台灣也順利入會。
由11個亞太國家在2018年簽署的CPTPP是該區域最大的自由貿易協定機制,覆蓋了約5億人口,和13.5%的全球經濟。而CPTPP的前身「跨太平洋伙伴關係協定」(TPP)原本是由美前總統歐巴馬在任時期創立,被外界判定為當時其「回到亞洲」戰略的核心,目標之一是為抗衡中國在印太地區日益增加的影響力。
前總統川普上任後不久以保護美國勞工為由退出TPP。TPP於2018年重整為新組織「CPTPP」。根據台灣官方數據,CPTPP多數成員國是台灣的主要貿易伙伴,佔島內國際貿易的24%以上。2020年,台灣對中國出口達到1514.5 億美元,創下歷史新高,佔台灣總出口值43.8%。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