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宗出訪亞洲 與台灣關係何去何從?
國際組
[綜合報導]
天主教教宗方濟各9/12日出發前往亞洲,雖然他此行並未預計造訪中國,但美聯社解讀,中國議題仍「在背後潛伏」。
德國之聲中文網報導,月2日起,87歲的天主教教宗方濟各展開12天的亞洲行,行程包含印尼、巴布亞紐幾內亞、東帝汶和新加坡。美聯社形容,這是方濟各任內「最長、最遠、最具挑戰性」的出訪,且在中國影響力漸增的亞太地區,中梵關係也將成為焦點。
方濟各此行將飛行超過3萬2千公里,無論距離或是時長,都遠超過他過去44場外國之旅的任一場。他出訪新加坡的行程尤其值得注意。由於星國有四分之三的人口是華裔,華語亦是官方語言,教宗此行有機會促使梵蒂岡與北京接觸。
方濟各過去也曾透過出訪行程向中國傳遞訊息,例如飛越中國領空時發電報問候,或在附近地區向中國人民發出間接的敬意、友好與博愛訊息。在近期的訪談內,方濟各曾表示,中國人是「忠誠」的群體,「經歷了很多,仍然保持信仰」。
這場亞洲之行,時間點選在中國與梵蒂岡之間2018年達成的臨時協議即將續簽之際,梵蒂岡也持續尋求與中國繼續溝通。
上週,梵蒂岡 「滿意」且樂見中國正式承認95歲的石洪禎為天津教區主教,認為「這項措施是教廷與中國政府長期溝通而帶來的正面成果」。石洪禎被稱為“地下主教”,他在2019年因拒絕加入中國天主教愛國會而遭到軟禁。
不過,美聯社解讀,新加坡作為一個跟美中保持良好關係的區域經濟強國,方濟各此行可能也會捲入一場“持久的海上爭端”,亦即中國與菲律賓等東南亞國家在南海的主權爭議。
教宗本來2020年便打算造訪亞洲,但當時因新冠疫情爆發而延宕。如今他此行被視為對亞洲重要性的肯定;亞洲是天主教會受洗信眾和投身宗教誌業者仍在成長的少數地區之一。
根據官方數字,約有6百萬天主教徒生活在中國,屬於 「中國天主教愛國會」的成員;該組織由國家監督,不承認梵蒂岡的權威。不過,中國天主教徒的實際人數,可能是這個數字的2倍;有估計指出,另有約6百萬人也忠於教宗,參加「地下教會」。
迄今為止,中國一直拒絕由教宗直接任命主教。在北京看來,這形同失去主權與干涉內政。到了2018年,中國與梵蒂岡針對任命主教事宜達成「臨時」協議,允許梵蒂岡和北京都承認的主教被「祝聖」。該協議於2020年及2022年兩度延長期限。
針對中梵蒂岡協議的未來,梵蒂岡的首席外交官帕羅林曾表示,梵蒂岡非常樂觀,認為與中國的臨時協議將在今年底進一步延續。
帕羅林今年5月在由羅馬宗座傳信大學舉辦、紀念首屆中國主教會議百年的研討會上曾表示,如果中方有意願,「教宗也會立即出訪中國」。他補充說:“我的印像是,到目前為止,實現教宗這個願望的條件還沒有滿足。”
部分梵蒂岡內部人士並不認為梵蒂岡對中國採取了「軟弱」的態度。梵蒂岡專家、羅馬聯合校園大學的教授斯基雅瓦奇(Piero Schiavazzi)告訴DW:「在外界看來,可能會認為教會在基本問題上妥協了。但這樣的說法並不完全正確……把中國納入天主教世界,是非常重要的事。
中梵關係的爭點不僅關乎信仰問題。梵蒂岡是歐洲唯一不承認北京政府為中國合法政府的國家,而是與中華民國台灣保持外交關係。
北京政府似乎尚未決定是否要與梵蒂岡建立正式關係。若天主教「地下教會」正式獲得承認,對於社會穩定可能帶來的衝擊,讓北京憂慮。
分享: